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,黑龙江上游右岸,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,地处东经121°07′-124°20′北纬52°10′-53°20′,祖国的最北端,素有“中国北极”之称。东与塔河县接壤,西与内蒙的根河市交界,南与内蒙的拉木达林市为邻,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赤塔、阿穆尔州相望,边境线全长245公里。 全县辖有西林吉、图强、劲涛、兴安4个镇,及被誉为“神州北极”的漠河乡。境内有西林吉林业局、图强林业局、阿木尔林业局3个林业企业,及古莲河煤矿和漠河发电厂2个大型企业。全县常住人口9.6万人,有汉、满、回、蒙古、朝鲜、锡伯、达斡尔、鄂温克、鄂伦春等13个民族。 漠河县属于寒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。冬季漫长、严寒、低温多雪,夏季高温多雨。森林总面积为16,281平方公里,林木蓄积量14,647万立方米,农业用地117平方公里,牧业用地19平方公里。黄金矿藏十分丰富。漠河县是祖国北方的“天涯海角”。北陲重镇——漠河闻名遐尔,有中国的“北极村”和“不夜城”等十几个美称。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国北方旅游胜地,既是夏季的避暑山庄,又是冬季滑雪、溜冰、狩猎的佳境。漠河县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。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独具条件。 漠河口岸,于1988年经国务院(1988)61号文件批准,并于1990年3月28日由中苏两国外交部门换文确认的国家一类口岸。 漠河县自一九八一年建县以来,在党的方针正确领导下,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,发扬“艰苦奋斗、百折不挠、奋进自强、奉献求实”的漠河精神,克服种种不利因素,正确处理改革、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,经济稳步前进,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截止到1998年底,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1,761万元,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,442元,农业总产值实现9,560万元,工业总产值实现62,812万元。全县城乡人均年收入分别达到3,557元和2,806元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0,288万元。县财政收入实现3,944万元,达到了收支平衡。 漠河县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所辖的斯科沃罗季诺区隔江相望,两国居民在以往的40余年中曾有过愉快友好的往来,直接进行的地方性交往活动十分频繁,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,如交换越境人员、牲畜、物资和水文情报等内容。漠河口岸建成开放后,本着方便本区、有利全省、面向全国,增强吸引力的方针,开展边贸代理和委托代理,在县政府和各基层单位的积极努力下,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,1997年贸易总额达到1160万元,在以易货贸易为主的前提下,现汇贸易、合资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