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节俗
八月半又谓中秋。这一天人们自己吃的、供先人的、彼此交往的活动,均离不开月饼,月饼简直成了”八月半”的象征。民间置酒欢宴,以月饼祭祖,以月饼相赠送,月饼为八月半的主要时令食品,取其团圆之意
端午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,在节日期间,出嫁的女子均需转妹家省亲。具体时间各地不一,其中梅州城乡则为初六,乡俗有”年初二节初六”之说。
龙舟竞渡。龙舟,是龙与舟的结合物,即将船制作绘画成龙形。旧时,在梅州城乡,端午节前后,梅江水系各江、河沿江墟市均有举办龙舟比赛活动,是时,江面彩旗招展,锣鼓喧天,沿河两岸围观者人潮如涌,好不热闹。
五月十三为关圣帝君诞辰日。民间传说,这一天是旱灾怪物旱魃经过的日子,故祀关公祈其显灵,普降甘霖,以解农忧。倘有雨,则因是日为关公单刀赴会之时所降的”磨刀雨”。故祀典特别隆重。有客家山歌中唱道:五月十三迎关爷,郎戴草帽妹擎伞;保佑上天落大雨,一人擎扎(伞)两人扎(遮)。
夏至,意味着炎热的夏天来临。据传,当天杀狗吃狗肉,有”御蛊毒”、”解虐”之效。梅州习俗有”夏至狗,满山走”或”夏至狗,无处走”之谚。这两则谚语说法虽不同,但意思却是一致的。即是说,由于夏至杀狗成风,故迫使狗满山跑或被逼至无处可藏。此俗形成之因,当系在炎热夏天降临之际,吃狗肉这种阳性食物,有增强体质和解毒防病之功用。与中医寒病夏治,三伏天治百病的理论近似。
梅县、兴宁、大埔等乡村都有”过秋节”的习俗。过秋节又叫”做秋”。这时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已基本结束,进入相对农闲的季节,人们辛苦了一个多月,正是该休整的时候。”秋”在此处是客家话”完了、好了”的意思。既然农事做完了做好了,就要庆祝一番。此日,人们不干田园活,叫做”嬲秋”。
清明,它是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”立春”以后第5个节气,为公历每年4月4日或5日。按六十甲子计算,从冬至日后第105或106日。这一天,客家人地区大都有这样的传统习俗:各家各户用青艾与大米和糯米磨成粉面做成青色的米米反,送到某个固定的大草坪或河边、路口,摆在地上,然后再烧起香、纸以公祭那些”孤魂野鬼”(没有后人祭扫的先人),以求保佑乡村平安清洁,六畜兴旺,田禾大熟。
想来个舒心又省钱的高性价比游吗? 加欣欣小海微信:cncncom2009 咨询哦